时间:2022-11-30 10:12:18 | 浏览:1403
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景区的护珠塔,千年以来由于地基变动,塔身逐渐朝东南方向倾斜,其斜度已超过了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故有“上海比萨斜塔”之称。
那么,该怎样保护这座斜塔?
又该如何让这座斜塔
更好地传递其历史和人文价值?
昨天,由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一群三年级小朋友组织的项目化学习小组,将相关的“课题探究报告”提交到了区文化市场和文物保护管理所。
斜而不倒的松江护珠塔
1课堂里搭建模拟塔
“也许是近水楼台吧,身边就有这么一大奇观,何不让孩子去做一番探究呢?这也是爱家乡的一种具体表现吧。”副校长王利敏介绍,学校在三年级成立了一个项目化学习小组,名称就叫“塔形斜影”,发动孩子们一起找找护珠塔为什么斜而不倒的原因,以及怎样让这座塔真正不会倾倒。
课余时,一直在为破解斜塔之谜左思右想的陈星盟同学,发现操场上有一只空矿泉水瓶,正被风吹得到处乱滚。他突然灵机一动,思忖为什么空塑料瓶被风一吹就倒,这不就是因为风力大于瓶子的重力吗?于是,他试着往瓶子里灌了些沙子,再竖放在同样风力的地方,结果发现瓶子没有被吹倒。潘靖同学通过实地察看和查阅资料,得知由于历史上多次被窃贼“挖宝”,导致护珠塔底座几乎被掏空了,失去重心后自然就会慢慢倾斜。他俩兴奋地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报告给了学习小组的老师和同学们。
孩子们实地探访,研究斜塔之谜
“我们这个‘塔形斜影’学习小组共有6位指导教师,每人负责两节课的专题讨论,都是围绕护珠塔的历史、现状和保护策略展开的。”杨春燕老师指导同学们学习“探究影响物体稳定性的因素”和“模拟验证护珠塔稳定性的因素”,其他老师指导的探究内容还有“搭建护珠塔支架模型”“制作你心目中的护珠塔原型”“护珠塔思维导图制作”“整理归类搜集到的各种斜塔资料”等等。
杨老师说,同学们的观察都很细致,也很动脑筋,在课堂上,大家又分成几个小组,分别用矿泉水瓶子搭建模拟塔,利用已有的知识设计出很多让护珠塔斜而不倒的措施。
来看看小朋友们的妙招!
陈星盟所在的小组是往瓶子里灌入一定量的沙子,以增加瓶底的重量;潘靖同学所在的小组是在瓶子外面加了几根支架,以扩大底部的面积;还有的小组把上述两种方案都用上了。大家先是画草图,再用橡皮泥、吸管等材料做支架,最终都很好地稳住了模拟塔。
2多套方案显童心
“护珠塔内部是混凝土结构。古代建筑是用很粘稠的米烧成粥,打成浆,和石灰、沙子拌在一起,这样的材料很坚固,接近于现在的钢筋混凝土。除了建筑材料,护珠塔的建筑结构也很特殊,塔身是一个八角形结构,塔门的设计是每隔一个面开一个门。而且,每层的门不开在同一个方向的墙面上,这样就使每个没开门的墙面像四条腿一样支撑着每一层塔身。每层墙面之间既相连又不承受一层的压力,使塔身受力十分均匀。
塔身呈八角形,塔门的设计是每隔一个面开一个门
同时,还因为使用十分牢固的石灰糯米等材料,即使遇上较强的台风、地震等外力作用,某些墙面会断裂,塔身却不会轻易倒塌。虽然因为地层原因,护珠塔发生了倾斜,但是仍可以保持斜而不倒的优美姿态。”项目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课题探究报告”中不仅分析了护珠塔长年不倒的成因,还向区文保所提交了两套实体保护方案:一是通过搭建支架来支撑塔体的“站立”;二是填平塔身墙体的裂纹,并在塔的地基内填充加固物。
“其实,孩子们提出的这两套实体保护方案,文保部门在护珠塔的维护上都已经采用了,并不是什么新见解。但是,孩子们能够开动小脑筋,培养善于探究的能力,这是十分值得肯定的。”王利敏副校长说,更可喜的是,在提交给区文保所的方案里,孩子们还提出了文化保护方案,并制成了二维码。钱欣辰、刘梓慕、张雨旋、吴君浩同学录制了介绍护珠塔文物价值的音频;胡夏、范铄妍、石梓涵、朱祺芮、侯珺怡同学录制了护珠塔探寻之旅的音频。
孩子们制作了极具童心的护珠塔文创书签
同学们还别出心裁地将二维码与书签完美结合,做成了极具童心的护珠塔文创书签,正面是精美的护珠塔拓印和绘画,背面是宣传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人们可以知晓该如何阅读和保护好上海的这座珍奇斜塔。
揭秘“上海比萨斜塔”
斜而不倒的天马山护珠塔建于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七层八面,砖木结构,高18.80米。
据清人诸联所著的《明斎小识》记载:清代乾隆53年(公元1788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为欢度元宵佳节,天马山圆智寺内祭神演戏,乡民尽情燃放爆竹,众多火星溅于塔身。正值风干日燥天气,加上西北风劲吹,于是就引发火灾。当时山上既无水源,又无灭火设备,人们只得眼睁睁地看着护珠宝塔成为了一座火塔。大火整整燃烧了一宿,将塔心木、塔檐、塔座、楼板、回廊等木质结构悉数烧毁,仅存一座筒状砖身。后来有人在塔身的砖缝里觅得元丰古币。四周乡民一时趋之若鹜,纷纷拆砖寻觅古币,致使西北角的塔底渐遭毁坏,形成了一个直径约2米的大窟窿。由此,塔身开始向东南方向倾斜。2015年的勘测结果,这座宝塔的中心移位达2.28米,倾斜度达7.10度,已远远超过了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故有“天马山斜塔”“世界第一斜塔”之称。
令人称奇的是,该塔自发生倾斜以来,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风雨雷电侵袭、地基变化,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虽岌岌可危,但依然斜而不倒。1982年,上海市文管会组织专家并成立“护珠塔修缮研究小组”,1984年着手修缮,至1987年竣工,保持了斜而不倒的风貌奇观,现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新民晚报综合金海岸工作室(作者 王蔚斜塔资料源自乐游上海 图片:张龙 采访对象提供)
素有“上海比萨斜塔”之称的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景区的护珠塔,千年来因地基变动朝东南方向倾斜,倾斜度甚至超过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吸引了松江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一群三年级学生们的关注。他们以如何保护护珠塔为课题展开项目化学习,还将保护方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咱们在生活中见过很多稀奇古怪的建筑,像什么央视大裤衩、波兰斜屋等,都是非常著名的地标性建筑,而我们今天的主角,比起这些建筑更加神奇,这就是比萨斜塔。素材来源于网络比萨斜塔为什么会倾斜?它究竟是怎样建造的?相信大家第一次知
你见过中世纪七大奇迹之一,风靡世界的比萨斜塔吗?它在哪个国家?它什么神奇之处?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的比萨斜塔,至今仍以1mm/年的速度倾斜着。神奇的是,它始终不倒,这也成了世界建筑史上的谜题。那为什么它一直倾斜而不到呢?今天,奥秘世界小编,就和
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景区的护珠塔,千年以来由于地基变动,塔身逐渐朝东南方向倾斜,其斜度已超过了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故有“上海比萨斜塔”之称。那么,该怎样保护这座斜塔?又该如何让这座斜塔更好地传递其历史和人文价值?昨天,由上海师范大
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景区的护珠塔,千年以来由于地基变动,塔身逐渐朝东南方向倾斜,其斜度已超过了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故有“上海比萨斜塔”之称。那么,该怎样保护这座斜塔?又该如何让这座斜塔更好地传递其历史和人文价值?昨天,由上海师范大
有着“魔都”之称的上海,密布的交通网络、繁华的街道、竞相增长的摩天大楼,都映射着这座摩天都市的不断雄起。而上海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古迹,今天介绍的便是一座上海的千年斜塔,但这个斜塔不是自然倾斜,而是人为倾斜,它就是
比萨斜塔为何斜而不倒?历经4次弄巧成拙,斜塔是如何被修正的?看到这张图片大家是不是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画面中一个人站在楼顶,一大一小两个球正往下落。楼下还有一堆贵族纷纷围观。是不是想起来了?对,这就是近代科学实验奠基人之一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
这是中国的“比萨斜塔”,关于斜塔,很多人只知道世界上有一座叫做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却不知道,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的一座斜塔,因为倾斜程度较大,为了安全起见,如今已经把它给围起来,不让游客上塔,只能在下面看看。这就是云岩寺塔,又称为虎丘塔,因为这
中新网8月19日电 你知道意大利有个“比萨斜塔”,但你知道美国大芝加哥地区也有一个“斜塔”吗?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这是位于芝加哥市西北郊耐尔斯市(Niles)的“耐尔斯斜塔”(the Leaning Tower of Niles),建于
意大利旅游,除了佛罗伦萨不能错过,威尼斯水城的贡多拉一定要体验,还有一个地方估计大多数中国游客都十分熟知,那就是小学课本曾出现的伽利略比萨斜塔的实验故事,叫《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建造于1173年8月
“意大利比萨斜塔因为“斜而不倒”闻名于世,但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国版斜塔就有八座之多!1、肇庆元魁塔——私家斜塔广东肇庆元魁塔位于渡头村南侧,始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距今已有392年。“元魁塔在四塔中最特别,有斜塔之称,是肇庆一大
奥尔德霍弗斜塔其实是一个未完成的工程,可以说是一座“烂尾塔”了。这座斜塔始建于1529年,原计划是要建成一座塔状的教堂来替换破旧的圣维特教堂,然而工程一开始塔的地基就开始下沉,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继续来弥补倾斜,但是效果不佳,塔没有达到预期
比萨斜塔是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是到意大利的旅客必去的景点和经典地标!比萨离佛罗伦萨不远,搭火车大约一个小时即可到达。大家到比萨,通常只会在奇迹广场这里停留,大约半天时间就足够,所以我们这次是把比萨跟五渔村凑成一天的行程,两个城市一天完成!前
今天是这次意大利之行最轻松的一天。我们先去托斯卡纳奢侈品奥特莱斯(The Mall Firenze)。这家奥特莱斯位于佛罗伦萨城外,这里奢侈品牌众多,是大牌爱好者在佛罗伦萨的必去之地。然后去比萨,参观著名的比萨斜塔。从罗马到佛罗伦萨有点远,
1173年建成的比萨斜塔是中世纪比萨共和国国力的象征。因地基不均匀而且土质较软,这栋57米的独立式钟楼自建成起就越来越“歪”。1990 年,比萨斜塔因倾斜程度超过安全范围(塔身偏离中轴线 4.5 米)而首次暂停对外开放。随后的 11 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