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30 10:22:57 | 浏览:25
比萨斜塔:兄弟,我建造于公元1173年,今年848岁!
应县木塔:叫哥!本塔建造于辽清宁二年,也就是公元1056年,今年965岁!再修35年就成了千年塔……仙。
比萨斜塔:哥,你咋个看上去有点扭曲有点歪斜有点悬乎呢?
应县木塔:兄弟,你照镜子不?你不也快要斜出圈了嘛!
老非:你俩为啥都斜着啊?
双塔异口同声地叹了一口气,左一个哀怨,右一个无奈。
两个斜塔的对比图
比萨斜塔和应县木塔不但天下闻名,而且都是看着有点悬乎的斜塔——比萨斜塔是一目了然的大倾斜度,但却是结实耐久的石材建筑;应县木塔的倾斜度不是那么一望而知,但却是纯木构的中国古建,并且比前者还大了100多岁。
另外,从旅行角度似乎比萨斜塔更有名;但从建筑学角度,其实应县木塔的建造技巧与艺术高度,远胜于比萨斜塔。
那么你猜,800多岁的比萨斜塔,900多岁的应县木塔,哪一个会先倒呢?
意大利比萨斜塔
中国山西应县木塔
老外们比较顽皮,面对比萨斜塔拍照,一般都是这款烂大街的搞笑姿势。
游客们都是这个姿势来拍照
游客们或者是这个姿势
中国人讲究分寸,面对应县木塔拍照,一般都是站姿端正的。
两位老塔的上面之前都还对游客开放,捱到今天也都不约而同地关闭了。
原因很简单: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你石塔我木塔都是斜塔。
斜塔亦即危塔。
既然都是江湖地位显赫的斜塔,也都是各自国家的国宝,那自然都曾面对过同样的问题——保护或是扶正。
如何保护才能让其延年益寿?或者可否扶正以求得一劳永逸?
反正为了把斜塔给掰直了……哦,不,给扶正了,两国的专家学者可谓殚精竭虑,各使大招。
因此这两座古老的巨塔,也都没少被花式折腾过。
从院外看应县木塔
要说比萨斜塔呢,颇有点先天不足。
设计图无疑是颇具颜值的,架不住意大利人找了一家不靠谱的包工队。
你们开工之前,难道就不能好好勘察一下地基么?地质松软,还不均匀!
于是,当年才建到4层也就是一半的时候,就开始跑偏了。
纠偏的动作从那一刻就开始启动了——人们刻意将此塔的上层搭建成反方向的倾斜,以便补偿已经发生的重心偏离。
也就是说,这货不但打一开始就是斜的,而且还不是直的,扭着秧歌呢!
刻意地反方向找补重心,也依然没啥卵用。
专家们一边犯愁一边计算——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纷纷来了一个岳云鹏式的“我的天啦”!
我的天啦——如果没啥招儿,任由这货自由发挥地倾斜下去,最多250年,它的重心就会斜到塔身边缘的外面。
也就是说,不人为干预的话,它活不过250……年。
比萨斜塔
那该怎么办啊?
扶你起来试试很简单,但想把比萨斜塔给扶正就没那么简单了——这货总高58.36米,重达14453吨重!
不掰正呢,比萨斜塔逐年往一边歪,已经斜出去3.99度了,属于危房。
于是,1934年,人们向它的地基四周浇灌了90吨的水泥,想要改良和固化基础。
结果反而更糟糕——塔身更加不稳,倾斜速度加快!
人们束手无策,坐等被历史唾骂之际,又发现加速倾斜了几年之后,这货的倾斜速度又变慢了,每年倾斜位移不超过0.1厘米。
比萨斜塔
可这也不行啊,坍塌依然是迟早的事。
在游客眼里,比萨斜塔是一座重要的历史建筑;在比萨人眼里,它是一颗金光闪闪的摇钱树——它是比萨的经济支柱呢!
谁跟钱有仇啊!于是,1992年,意大利官方终于成立了比萨斜塔拯救委员会,开始向全球征集解决方案。
最终拯救比萨斜塔的,是一项很简单的新技术——地基应力解除法。
道理很简单:在斜塔倾斜的反方向的塔基下面掏土,利用地基的沉降,使塔体的重心往回移动,从而减小倾斜幅度。
1996年,这个方法开始招呼了,斜塔重心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回移动。
2001年6月,比萨斜塔的倾斜角度,终于回到了安全范围之内。
摇钱树又可以摇它个N多年了。
又可以上人了
先说说应县木塔的江湖地位。
应县木塔一开始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最老的木塔;2016年它领了一个证,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全球最高的木塔。
它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另外两个:同歪的比萨斜塔、不歪的埃菲尔铁塔。
应县木塔
虽然是纯木结构,但应县木塔的个子比比萨斜塔还要高——塔高67.31米,用了3000立方米的红松木料,塔身重达2600多吨!
应县木塔局部
历史上应县木塔除了风吹日晒、雨淋雷击、以及40余次的地震袭击之外,还遭遇过人祸。
1926年,冯玉祥军队向山西发展,跟阎锡山干了一架。在这次战争中,应县木塔共中弹二百余发,大受创伤。
1948年解放应县时,守城的国民党军队很鸡贼,爬到木塔制高点上设立了机枪阵地,导致木塔又被12发炮弹击中。
木塔心里那个郁闷啊:你们就不能到别的地方干仗吗!
这么折腾它还能屹立不倒,实在是很牛啊!
应县木塔老照片
1950年,雁北文物勘查团探访应县木塔时,发现它已扭转、倾斜。
打从那个时候起,这座大宝贝就牵动着一项议题——如何保护它。
20世纪90年代初,木塔修缮就已正式立项,但由于种种原因,以及慎而又慎地考虑,其具体的修缮方案却“难产”了近30年!
由此可见其修复难度远大于比萨斜塔。
但是,时不我待——2004年,山西文物局上报数据:应县木塔的塔体已扭曲变形,塔身整体已倾斜65厘米。
应县木塔室内
怎么办?
应县木塔的价值涉及建筑、结构、历史、宗教、艺术等广大领域,纷繁而多元,凝聚960余年的各类信息,堪称中华文明璀璨夺目的瑰宝。
没有人忍心看到它走向坍塌。
2002年6月至2006年4月,包括7位院士在内的40余位专家,参加了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方案论证会。之后国家文物局明确了现阶段应县木塔的保护应以“监测与研究先行,现状抢险加固”为原则。
几经论证,多次反复,目前明确的原则,通俗来说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能不修就不修,能不动就不动,实施“最小干预”。
应该说,这是一种相对理性的选择。
但不知道,真正治本的方案,啥时候能出来?
应县木塔出版物
比萨斜塔:哥,咱们可都是人类建筑及文化的顶级代表,多多保重!
应县木塔:唉,单说防火抗灾,稳固持久,你的石头身板还是比我的木头身板好啊!
比萨斜塔:哥,用木头能盖这么高,站立这么久,又扛枪又扛炮的,您可真是偶像级的存在,塔中王者啊!
应县木塔:古代中国人的智慧能把我建起来,我相信现代中国人也有智慧把我保护起来。
比萨斜塔:必须的!比萨斜塔的“必”。
应县木塔:没文化真可怕……
#旅行##建筑#
关注@老非2020,分享旅行。
(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仅作示意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本人予以删除。)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1983/2000词条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272天《比萨斜塔》是一本关于情感的话剧集,以《比萨斜塔》为首。话剧《比萨斜塔》的导演王剑男说:“关于情感话题的故事,其实有很多。从亚当夏娃踏出伊甸园的那一步起,直到
中国人知道比萨斜塔,主要是因为物理课本上的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传说1590年,出生在比萨城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几乎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推
比萨是意大利中部的一座小城,因为比萨斜塔而闻名全世界。比萨斜塔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其实是比萨教堂的一个钟楼,于公元1174年动工,1350年完工,是一座8层圆柱形建筑。比萨斜塔高54.5米,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总重量达1.42万吨,造型
比萨斜塔为何斜而不倒?历经4次弄巧成拙,斜塔是如何被修正的?看到这张图片大家是不是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画面中一个人站在楼顶,一大一小两个球正往下落。楼下还有一堆贵族纷纷围观。是不是想起来了?对,这就是近代科学实验奠基人之一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
中国版“比萨斜塔”建成于1372年的意大利比萨斜塔,经历4次大地震不倒,如今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其实在中国也有一座类似的建筑,这里就是直波碉楼。直波碉楼,藏语意为“峡谷口上的官寨”,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松岗镇,所以也被称作“松岗
比萨斜塔是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是到意大利的旅客必去的景点和经典地标!比萨离佛罗伦萨不远,搭火车大约一个小时即可到达。大家到比萨,通常只会在奇迹广场这里停留,大约半天时间就足够,所以我们这次是把比萨跟五渔村凑成一天的行程,两个城市一天完成!前
意大利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它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开始时,塔高设计为10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3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垂直
世界各地优美建筑:屹立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屹立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屹立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屹立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屹立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屹立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屹立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屹立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屹立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屹立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屹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比萨斜塔,因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而得名,建于1173年8月,建筑工程曾两次长时间间断,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为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有两个高度:
比萨斜塔,是位于意大利比萨的比萨大教堂的钟楼,也是由比萨大教堂广场组成的世界文化遗产。 伽利略在这进行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它距离地面55.86米,有296个台阶,重14453吨。根据1990年翻修前进行的地质调查,倾斜的原因是土壤的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