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30 10:28:58 | 浏览:25
在科学史中出镜很多的比萨斜塔最近爆出新闻,在改「斜」归正的路上又前进了4厘米。也就一根火柴的长度吧,值得上新闻?然而狂丸深入研究之后发现,这「4厘米」,背后的故事还真不简单。
让我们从比萨斜塔的建造开始讲起。比萨钟塔从1173年开始建造,然而开工建到第三层的时候,人们发现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质松软,钟楼已经开始往北歪了。
说歪就歪,难道建造的时候对地基土壤的勘测不是基本要求吗?事实上,那个时候人们还真没有这种意识。尤其是圆柱形的筒子建筑,这种形制更容易遇到地基失稳的问题。
而当时的比萨人民对于歪掉的建筑早已是见怪不怪了,因为比萨城里还有其他几座倾斜的塔楼:圣米歇尔德斯卡尔齐教堂的钟楼和圣尼古拉教堂的钟楼。
如此之多的烂尾楼,得归咎于比萨城那糟糕的地理位置。比萨在希腊词中意为「沼泽地」,顾名思义,它的土地十分松软,土层结构也比较复杂。
一条河流贯穿城市
比如比萨斜塔的下面就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由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构成,而且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就是地下水层。建立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上,比萨斜塔没立刻倒下来,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钟楼歪了怎么办?建造者们也是见招拆招。之前在建造第三层的时候,人们尝试通过对下沉侧的拱门和柱子进行增高来补偿倾斜。后来在1231年钟楼继续建造的时候,他们刻意将上层建筑往反方向倾斜。
结果一不小心用力过猛,在建造到第七层的时候,塔身已经不再是直线,而是变成了凹形——香蕉的样子大家了解一下。
而在这个过程中,比萨塔的倾斜方向也由向北变成了向南。不愧是神奇的意大利人,愣是把塔掉了个头。
这些变化让工程足足延期了近一个世纪,直到1360年斜塔才开始重新建造。最终,斜塔在1372年完工了,但无论如何努力,在往后的几个世纪里,倾斜的情况依然在恶化。顺便说一句,为了避免「刺激」到比萨斜塔,悬挂在钟室内的七口钟愣是从没有被撞响过,一直被当做摆设......
时间快进到1838年,一位好奇心过重的建筑师Alessandro della Gherardesca为了研究地基的形态,把比萨塔的周边挖开了。这一行为直接让整个塔的倾斜加剧了20厘米,人们不得不采取紧急维护措施——真是好奇差点害死「塔」。
不过比萨塔的灾难还没有结束,接下来跑过来祸害它的人是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1934年,他认为这座「歪塔」丢了意大利的脸,于是决定把它给拉直。他让工程师们在地基周围打了361个洞,然后往洞里面注入了90立方米的水泥。结果,塔身倾斜更严重了。
放弃成为「建筑师」的墨索里尼
到了1990年,随着塔身变得越来越危险,意大利政府不得不关闭了比萨斜塔。负责维护工作的委员会主席Salvatore Settis宣称「如果我们没有介入,那么该塔将在2030年至2040年之间倒塌」。
为了减缓比萨斜塔的倒塌趋势,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步是用钢筋环绕在比萨斜塔一、二层的周围,用来稳定砖石结构,这可以消除一些裂缝并减少弯曲坍塌的可能性。
束腰
第二步,在塔底部铺设一道混凝土环,然后在北面堆积了600吨重的特制铅块。目的是通过向北面施加重量,改变整个塔身向南倾斜的趋势。这一招十分管用,塔身的倾斜停止了,甚至往回倒了约0.828度。
压腿
但爱美的比萨人民不干了——这一堆铅块实在不太美观了。原本关闭比萨斜塔就让当地的旅游收入减少了45%,这样一来,岂不是让当地旅游业崩溃?
维护委员会只好反复向公众保证这只是临时措施。随后他们找来10根锚杆,这些锚杆将会扎入塔身北侧的地下40多米处用来取代铅块产生的重量。
但比萨斜塔下方的地下水位过高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聪明的委员会想到了一个办法——提前用液氮把整个地基冻结起来,但是,悲剧却再度发生。
因为一个简单的常识被委员会给忽略了:水冻结后体积会膨胀。所以地下水解冻后,地基下产生缝隙,塔身于是迅速下沉并倾斜。
1995年9月7日晚,塔楼向南倾斜的程度超过了前一年的总和,工程操作也被紧急停止了。
这个失败的举措让比萨从官方到民间都异常愤怒,委员会成员出门的时候遭受了西红柿的热情招呼,而其中一位美国工程师在1996年因心脏病去世——据推测是压力过大导致的。
到了1998年,让事情迎来转机的是一位英国工程师John Burland。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土壤开采——通过把斜塔北部的土壤掏掉一部分,让塔身自动回正。
力挽狂澜的英国教授John Burland
这个思路实际上是由维多利亚时代的工程师James Trubshaw,于1832年在修正Nantwich倾斜的教堂塔楼时开创的。该方案得到了委员会的一致认可,它的好处在于不用触及斜塔本身,意味着不用再往伤痕累累的比萨斜塔上添更多伤口。
这项工程于1999年开始并于2001年结束,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挖掘工作进行的十分谨慎,工程人员在宽度仅为18英尺的地方开了十几个钻孔,每天严格控制挖取的速度和土壤体积。
现场还有技术人员在对120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监控。到工程结束后,共有77吨的土壤被从北侧移除,斜塔也被扶正了近40厘米,整体恢复到了1838年的水平。
对此,委员会信心十足地宣称:比萨斜塔在未来300年内都是安全的。即便再次发生倾斜,工程师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进行挽救。
但是,这项工程并没有真正解决斜塔的倒下的趋势。不过,Burland通过数据分析找到了斜塔向南倾斜的真正原因:在塔基下方有一个波动的水位线,每年雨季的时候,北侧的水位都会升高,从而使得塔身向南倾斜。
Burland的解决办法是,在比萨塔所在的奇迹广场北侧引入一个新的排水系统。让地基下的土地与雨水隔离开来,以减少季节性的变动。
这一历时10年的工程共花费了3000万欧元,并最终挽救了这座有800年历史的名胜古迹。后来的修复工程也基本是复制了这次的成功经验,包括之前提到的4厘米成果。
所以说,虽然小小的几厘米看起来并不起眼,却凝聚了工程师和学者们多年的努力和智慧。如果以后有机会亲自到比萨去看看这座塔,大家可以好好感受这座数百年的工程奇迹。毕竟,「烂尾200年,扶正600年」的历史,全球大概就独此一家了。
参考资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rZgC8icFVU
https://www.telegraph.co.uk/culture/art/architecture/7907298/Solving-the-800-year-mystery-of-Pisas-Leaning-Tower.html
https://www.pbs.org/wgbh/nova/pisa/interventions2.html
https://leaningtowerpisa.com/facts/how/how-pisa-leaning-tower-was-stabilized
http://madridengineering.com/case-study-the-leaning-tower-of-pisa/
↓猛戳左下角「了解更多」,1分钱包邮送纸质书!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1983/2000词条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272天《比萨斜塔》是一本关于情感的话剧集,以《比萨斜塔》为首。话剧《比萨斜塔》的导演王剑男说:“关于情感话题的故事,其实有很多。从亚当夏娃踏出伊甸园的那一步起,直到
中国人知道比萨斜塔,主要是因为物理课本上的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传说1590年,出生在比萨城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几乎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推
比萨是意大利中部的一座小城,因为比萨斜塔而闻名全世界。比萨斜塔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其实是比萨教堂的一个钟楼,于公元1174年动工,1350年完工,是一座8层圆柱形建筑。比萨斜塔高54.5米,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总重量达1.42万吨,造型
比萨斜塔为何斜而不倒?历经4次弄巧成拙,斜塔是如何被修正的?看到这张图片大家是不是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画面中一个人站在楼顶,一大一小两个球正往下落。楼下还有一堆贵族纷纷围观。是不是想起来了?对,这就是近代科学实验奠基人之一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
中国版“比萨斜塔”建成于1372年的意大利比萨斜塔,经历4次大地震不倒,如今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其实在中国也有一座类似的建筑,这里就是直波碉楼。直波碉楼,藏语意为“峡谷口上的官寨”,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松岗镇,所以也被称作“松岗
比萨斜塔是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是到意大利的旅客必去的景点和经典地标!比萨离佛罗伦萨不远,搭火车大约一个小时即可到达。大家到比萨,通常只会在奇迹广场这里停留,大约半天时间就足够,所以我们这次是把比萨跟五渔村凑成一天的行程,两个城市一天完成!前
意大利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它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开始时,塔高设计为10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3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垂直
世界各地优美建筑:屹立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屹立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屹立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屹立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屹立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屹立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屹立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屹立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屹立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屹立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屹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比萨斜塔,因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而得名,建于1173年8月,建筑工程曾两次长时间间断,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为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有两个高度:
比萨斜塔,是位于意大利比萨的比萨大教堂的钟楼,也是由比萨大教堂广场组成的世界文化遗产。 伽利略在这进行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它距离地面55.86米,有296个台阶,重14453吨。根据1990年翻修前进行的地质调查,倾斜的原因是土壤的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