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30 11:08:49 | 浏览:1130
中国传统文化有“北面为尊”的习惯,将方位视为“北尊为上,南为下”。相对于同处泗礁山的菜园、青沙等地,五龙的地理位置更为偏南一些,因此在泗礁山的老辈人口中,偶尔会提到一个叫“下横”的地名,它指的就是现在的五龙一带。
但五龙还有一个更为古老的名称却鲜为人知,查阅现有史料,最迟在民国时期,泗礁山的百姓就将田岙、边礁岙、会城岙、南北朝阳岙、大小黄沙岙等五个自然岙口合称“下五岙”。1934年,嵊泗设立江苏崇明第五区建置时,将下五岙和黄龙岛北港的峙岙、黄沙岙、小黄龙岛等合建成五龙乡。
如果打开嵊泗地图,会发现当年五龙乡的辖区能围聚成一个巨大的港湾。南北分别有黄龙岛和泗礁本岛高大的山体作为屏障,西侧有马郎山、小黄龙岛遮挡风浪,东部则正对着茫茫沧海,迎接着东海的潮起潮落,风云变幻。
当年执政者设立五龙乡的初衷时下已无法明了,但仔细观察五龙乡所属的各个村岙,会发现有值得细思之处。抄录几段当年的记载:
““拖网业,则惟下五岙有之,其他各岙即无经营者。下五岙的渔户,则用带角船,以绿华花鸟两岛为根据地,用拖网采捕之”。
“下五岙,……诸岙皆产黄砂,以朝阳,会城两岙,最为丰富,而朝阳岙之砂,为沪市之标准砂。……去年装运出口之砂,约二万吨左右。”
“北港的岙门,都是向西北的。东南风,泊船最稳。自峙岙前面偏西至泗礁岛的边礁岙的海面……形成一个自然的张网渔场。”
可以说,当下五岙的拖网渔业、黄砂资源,加上黄龙北港的张网渔业,已形成比较合理的强强组合,按时下的说法是“优势互补,组团式发展”。
时光流淌至八十多年后的今天,嵊泗提出“东海五渔村”战略,将田岙、边礁岙、会城岙、黄沙岙、峙岙组合在一起,共同发展,或许正是延续了当年设立五龙乡的初衷。
虽然五渔村当前的海洋渔业、黄砂资源等优势已不明显,但上千年自然形成的“一村一岙口,一滩一港湾”的自然风光,以及数百年来历史沉淀的渔乡风情、渔风渔俗则被时光打磨地更加熠熠生辉,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一睹芳容。
东海五渔村,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矛盾地挤在了这里,可又是那般和谐地融为了一体。一岛一韵、一村一品,渔乡、渔俗、渔事、渔韵恰如其分地生长在东海这片珍贵的土地上,为嵊泗的美丽海岛建设点缀出了耀眼的光泽。
三、开家特色小吃店对于农村市场来说,不需要什么高大上,需要的是实惠,因此,可以选择在农村集镇上人流量大的地方,开一家小吃店,比如像贵州的牛肉粉、羊肉粉、豆花面、肠旺面、豆浆油条、包子馒头、蒸饺、水饺、馄饨等小卖店,对于消费者来说,花费不大还还实惠。
导读:生产队时候的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玩具,新奇实用,你还记得几样满满的回忆啊!我们还有玻璃球,吃两毛钱的冰柜,花的人民币是少数民族的。怀念童年时代。那时候穷,但发自内心的开心,人与人之间是那种淳朴的民风
很多童年的玩具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曾经儿时的玩具有没有勾起你曾经快。看到这些照片,感觉这些人就在昨天每周要是能够吃上一顿白面那是非常高兴的那时候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但是我们的快乐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比拟的。
那时候,记得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半个村的大人,小孩都来我院里看电视,要是没凳子了,直接坐地上,顽皮的孩子,就坐墙头上,或者,爬树上。确实值得回忆啊。70-80年代农村孩子自制的30种玩具,满满。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啦。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孩子,没有玩具没有变形金刚,更没有IPAD。我们玩的都是自制的玩具,大自然就是我们的游乐场所。仿佛还在昨天,一转眼就已经人到中年了。
上个世纪六七八十时代,生活没有现在丰富多彩,但孩子们都过得充实快乐。绝大部分孩子家买不起玩具,只要见其他孩子玩的,都会自己想办法做。那个年代的人,玩具全部都是自己做,自己创造,弹弓、打蛋、打耳、“斗鸡”、泥钱、等等多了。
70-80年代,农村条件有限,那时的农村孩子没有网络,甚至连电都没有,不过那时的农村孩子们的童年也过得很快乐,他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运用农村特有的地道材料制作出了很多的玩具,这些玩具虽然没有现在的玩具那么的高科技,那么的好看,精致。但是这
央广网抚州7月24日消息(记者胡斐)盛夏时节,无人机拍摄下的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左坊镇许家村一带,广阔的稻田与青山、河流、村道、民居等相映生辉,构成一幅多姿多彩的大美乡村画卷。航拍江西大美乡村:青山绿水入画来(央广网发 邓兴东 摄)航拍江西大。
当日,阳光灿烂,安徽省级美好乡村灵山村在梯田、翠竹、彩虹公路的衬映下如诗如画。据了解,目前,徽州区先后建成7批次24个省级中心村、17个市级中心村,整治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6个,投入省。航拍的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灵山村风光(10月31日摄)。
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南宁也有这么美的小村庄今天就一起去看看吧。广西民宗委发布《关于拟命名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名单的公示》南宁这些小村庄上榜了。上林县下水源庄下水源常常被人们称为“山里的小布达拉宫”。从山的对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