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威尼斯的特色,贡多拉

2022-12-14 00:11:30 2289

摘要:这一篇我们说个轻松的话题,聊聊威尼斯的一大特色,随处可见,无处不在的贡多拉。还是先说一下贡多拉的历史。贡多拉(Gondola),也称冈多拉,其实冈多拉与意大利语发音更接近。还有译作共渡乐的,那倒是更贴切。关于贡多拉名字的来源已无从考证,但首...

这一篇我们说个轻松的话题,聊聊威尼斯的一大特色,随处可见,无处不在的贡多拉。

还是先说一下贡多拉的历史。

贡多拉(Gondola),也称冈多拉,其实冈多拉与意大利语发音更接近。还有译作共渡乐的,那倒是更贴切。

关于贡多拉名字的来源已无从考证,但首次出现的文字记录可追溯到1094年,所以贡多拉的历史大概有一千年了。

威尼斯是航海强国,诸如帆船和加莱船这类的大船是不可缺少的,但在威尼斯岛内,密如蜘蛛网般的水道内,必须要有一种小船能穿梭,这就是贡多拉。

我们今天见到的贡多拉,只是一种旅游特色产业了,但在过去的数百年间,贡多拉就是当地人的出行工具和运输工具。无论贫富贵贱,出门就要靠贡多拉,大宗货物到达码头和仓库后,往各家各户送货也还是要靠贡多拉。当然,有钱人家可能自己就拥有多条贡多拉。

威尼斯历史上贡多拉最多的时候,可能有上万条之多。到18世纪之前都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18世纪后,随着机械动力船的出现,古老的贡多拉慢慢变成了各地旅游者乘坐的一种体验。18世纪中还有约1500条船,现在大概只有450条左右了,且专为游客服务,当地人是绝对不坐的,据说威尼斯政府曾试图鼓励本地人乘坐贡多拉,但还是没人响应。

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从贡多拉身上找些创作的灵感,不过我觉得贡多拉就相当于北京的人力车,以前是出行工具,现在是一种旅游体验。

一条贡多拉最多能载6名游客外加一名船夫。


因为我用的是两次威尼斯的照片,所以有穿冬装的,有穿夏装的。

如果你想寻找马可.波罗或者丁托列托的故居,拿破仑住过哪,歌德住过哪,那肯定要找他们带路了。


贡多拉没有喇叭或铃铛,在非常狭窄或要转弯的地方,船夫会发出类似于“欧”的声音,提醒一下看不见方向的来船。

丁字路口时一定要吆喝一声,威尼斯的水道行船规则很严谨,很多地方也像陆上一样分单向或双向行驶,有些水道可能还禁行。





这位好像在等活儿,还跟邻居聊会儿天儿。

里亚托桥下,两船交会。

坐在船上,不想成为岸上游客的拍摄模特那可由不得你了。



再来说说贡多拉船。这船可不简单,大概要用八九种木材,共计280多块木板制成。过去打造一艘贡多拉要一两年的时间,现在有了自动的机械设备和工具,也要两三个月造一部,成本大概要40,000欧元左右。

贡多拉的长度约11米,宽度1.40至1.60米,重量大约在350公斤左右。

制作贡多拉的木材,根据不同部位的不同需求,主要有山毛榉、樱桃木、榆树、冷杉、落叶松、椴树、红木、橡木和胡桃木。制作船体的长板材需要在专用的加工床上用火慢慢烤热后,再弯曲成需要的形状,所以制作时间非常长。

现在威尼斯能造贡多拉的人也是越来越少,好像不超过十位。如果你仔细找的话,也还能找到过去的贡多拉造船厂,现在还在使用,据说现在一年能造出十条左右的贡多拉,当然,工厂还有维修的业务。

如果你留意观察的话,会发现贡多拉多其实是不对称型的,船夫站在船尾左侧一边,面向船头,用单只船桨在船的右侧水中推水。由于是不对称设计,停泊和航行时船身略微向右倾斜,航行时可以抵消站在左侧船夫的体重和船桨的划动,使得贡多拉能够笔直前进,避免原地转圈。

船的底部是平底的,有利于通过浅水区域。

贡多拉的船身一律是黑色钢琴漆,刷漆的流程要刷七遍。据说14-15世纪时威尼斯经济逐渐发达,人们开始追求奢靡,过度装饰的贡多拉也成了斗富的道具。因此,1562年(也有说1609年)威尼斯元老院颁布法令,贡多拉一律涂成黑色。其实最早的黑色也与防水的沥青有关。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中世纪黑死病肆虐威尼斯,贡多拉就成了运送尸体的工具,从此就一直使用黑色。但这种说法也许不一定正确,因为黑色在当时是属于高贵的颜色,而办丧事大多用一种紫红色。

贡多拉的船头,有个像铁刀似的装饰物,其实并不是用来防撞的。据说上方代表的是威尼斯总督的帽子,下面的六个齿,代表总督领导下威尼斯本岛的6个行政区。

铁刀(Ferro,我也不知道中文该叫什么)过去有配重的作用,现在更多的是装饰作用了。这个上面还有圣马可狮子的标记。

每条贡多拉中部,两侧各有一个金海马,可能是与过去的什么海洋传统有关吧。

船前面的装饰。

靠座上的装饰。

船桨卡在一个叫做fórcola的支架上,不用的时候很容易取下来。

贡多拉的船尾。

船尾的装饰。

这是卡纳莱托画中的贡多拉,当时(18世纪)的贡多拉跟现在的样子还是有些差别的,船上有个棚子,夏天防晒,冬季防风,毕竟是以运人为主的。而现在因为是旅游用途,棚子就取消了。

还有前面的铁刀,比现在的要大很多。而且是前后两个船夫。

再来说说贡多拉的船夫(gondolier)。其实贡多拉的船夫也是很牛的,必须是世代居住在威尼斯的原住民,而且家里要有几代人当过船夫。可能是从小就受家族的熏陶吧,他们的技术非常高,动作潇洒,在狭窄的水道中行船、错船游刃有余。

贡多拉船夫有自己的行业公会,并有着非常复杂严格的管理条例。船夫的年收入大概在15-20万欧元的水平。

他们的服装主要有红色和蓝色两种颜色,据说是跟家族所信仰的神有关。下身则是统一的黑色裤子。

带黑色飘带的草帽也是夏季的标配。

意大利人随便唱个歌剧,就像很多北京人能随便来段京剧似的,很多贡多拉的船夫也是多才多艺,反正我是听到过他们为游客唱意大利民歌,比较多的是桑塔露琪亚。不知道要不要另给小费。

现在每年9月的第一个周日下午,威尼斯大运河上还会举行历史悠久的贡多拉划船比赛(Regata Storica),据说起源于1315年。

专业的贡多拉船夫以两人或六人一组的方式比赛,比赛的船要小些,而且不是黑色的。

现在虽说当地人不再乘坐贡多拉,但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婚礼或葬礼时还会使用。

最后说说贡多拉的价格,早8点到晚7点间,每半小时80欧元,晚7点到次日早8点,是100欧,也就是说全天24小时都能叫到贡多拉,最多乘6人,所以坐满人最合算。

威尼斯有很多这样的贡多拉售票点,我没坐过,所以也不知道怎么个流程。

而且在威尼斯有很多贡多拉码头,所以我想半小时看不了什么,如果想到处转转的话,估计要在不同的码头多坐几次才行,那成本确实不低,我看盐野七生的书上说,她坐摩托艇要比贡多拉便宜的多。

这是里亚托桥附近的码头。

荣耀圣母教堂前的码头。

这是圣马可广场东边,斯拉夫人广场的码头。

码头上有很多用来拴船的木桩,其实上面都有记号,每家的船有自己固定的停靠位置。


这是火车站附近赤足桥下的码头。

几位游客准备上船。

希望下次再去威尼斯的话,能够体验一下贡多拉。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